发展史

2023

新型号: 用于中子散射的 12 T 不对称磁体

HTS-110 继续创新,推出专为中子散射领域设计的 12 T 磁体,提供新的 LTS 替代品。

2019

开发 12 T 超电流磁体

HTS-110 利用更新的磁体达到了 12 T 的新基准,该磁体是专为超导体鉴定而从头开始设计的。

2017

推出 9.4 T NMR 磁体

HTS-110 推出 9.4 T NMR 磁体,这是首款用于演示高分辨率 NMR 光谱的干式磁体,通过创新的 HTS 高磁场磁体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了 NMR 功能。

2015

快速锯齿形 5 T 分对磁铁简介

HTS-110 引进了快速升频 5 特斯拉分对磁铁,专为超快磁场循环而设计,1 分钟内可完成 4 象限循环。

2011

推出 8.6 T 光发射光谱磁铁

HTS-110 用于光发射光谱的 8.6 T 磁体利用成对磁体进行 X 射线和电子分析,达到了迄今为止的最高磁场。该磁体自 2011 年开始运行,将于 2023 年进行翻新,是先进高锝超导技术的典范。

2009

总理科学奖授予 HTS 研究

因 HTS 研究获得总理科学奖Bob Buckley 博士和 Jeff Tallon 博士因工业研究有限公司 (IRL) 的超导体研究和商业化而荣获总理科学奖。

2009

首块 HTS 线圈同步加速器磁铁

HTS-110 向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交付了第一块配备 HTS 线圈的同步加速器磁体,是当时全球唯一一块用于同步加速器应用的 HTS 线圈磁体。

2007

5.4 T 中子散射磁铁交付使用

HTS-110 提供了用于中子散射的最先进的 5.4 T 磁体,标志着从线圈到集成磁体解决方案的首次商业化转变。该系统是他们的第一个 5 T 和 X 射线散射磁体。

2004

HTS-110 的建立

HTS-110 于 2004 年成立,彰显了其在 HTS 技术领域的先锋传统。他们提供的商业服务包括 CryoSaver™ 电流导线、定制 HTS 项目以及内部研发。

1996

首个大型物理磁体地质与核科学研究所安装

一块基于 Bi-2223 HTS 线圈的离子束开关磁体,这是全球第一块大规模、全面运行的 HTS 物理磁体。该磁体在两个 410/spl times/700 毫米的暖铁极之间的气隙中产生 0.72 T。

1989

首条显示临界电流的 HTS 导线

两个团队利用 BSSCO 演示了 HTS 线材的临界电流,其中一个团队生产圆形线材,另一个团队生产扁平带材。

1988

DSIR 电子显微镜鉴定出 BSCCO-2223 (110 K)

Buckley 和 Tallon 博士使用电子显微镜鉴定出 BSCCO-2223,标志着 HTS 材料科学的重大进展。

1988

BSSCO 类 - HTS 材料的发现

BSSCO 类是一种不含稀土元素的高碲氧化物超导体,它的发现为 HTS 导线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987

YBCO - HTS 材料发现 (92 K)

Paul Chu 的研究小组发现,用钇(YBCO)取代镧(LBCO),可在液氮沸点以上实现超导,从而大幅降低冷却成本,并为可行的商业化铺平道路。

1986

铜氧化物--超导体材料的突破(35 K)

Bednorz 和 Müller 在镧系铜氧化物材料中发现了高温超导性,其 Tc 为 35 K,标志着超导体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1980

首台商用全身超导磁共振成像扫描仪

牛津仪器公司制造的首台商用全身磁共振成像仪问世,彻底改变了医学成像技术。

1973

发现 Nb3Ge - 超导材料(23 K)

发现的 Nb3Ge 的 Tc 为 23 K,创下了在后来发现铜氧化物超导体之前最高环境压力 Tc 的记录。

1972

首个超导磁共振成像仪专利

雷蒙德-达马迪安(Raymond Damadian)与 "Indomitable "超冷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和磁共振成像仪。他于 1972 年申请专利,并于 1977 年记录了人体图像。

1964

首块超导 NMR 磁铁(220 兆赫)

瓦里安联合公司开发出第一块 220 MHz 的超导 NMR 磁体,提高了 NMR 技术的水平。

1962

约瑟夫森效应的理论预测

布莱恩-约瑟夫森预言,超电流可以在被薄绝缘体隔开的两个超导体之间流动,从而产生约瑟夫森效应。

1962

铌钛被确定为 LTS 线材的主要候选材料

T.G. Berlincourt 和 R.R. Hake 认为铌钛合金是 LTS 线材的主要候选材料。

1962

第一块商用超导磁体

马丁-伍兹爵士和奥黛丽-伍兹设计出第一块商用超导磁体,该磁体由手工绕制,并由他的汽车电池和变流器供电。

1961

铌锡--超导体材料的发现

铌锡支持高电流密度的发现标志着在开发功能强大的超级磁体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1957

BCS 理论简介

约翰-巴丁(John Bardeen)、莱昂-库珀(Leon Cooper)和罗伯特-施里弗(Robert Schrieffer)提出了 BCS 理论,为超导体中的电子配对提供了全面的解释。

1952

首台商用 NMR 光谱仪

瓦里安公司与斯坦福大学的费利克斯-布洛赫(Felix Bloch)小组密切合作,率先进行早期开发工作,销售了第一台商用 NMR 光谱仪。

1933

发现迈斯纳效应

瓦尔特-迈斯纳(Walther Meissner)和罗伯特-奥克森菲尔德(Robert Ochsenfeld)发 现超导体能驱逐外加磁场,这一现象被称为迈斯纳效应。

1911

昂内斯发现超导电性

荷兰莱顿的海克-卡默林赫-昂内斯教授及其团队发现了汞的超导性,并指出汞的电阻 "几乎为零"。